当前位置:中国广告人网站--->品牌营销栏目--->知识管理-->详细内容
ERP厂商:激战中的力量整合
作者:佚名 日期:2002-2-9 字体:[大] [中] [小]
-
放眼国内方兴未艾的ERP市场,国家经贸委综合司副司长邓志雄认为,在国内企业管理信息化方面,目前集中了三股主要推动力量:第一集团是国外的软件公司,如SAP等拥有完整的企业管理系统、面向高端用户的实力派公司;第二集团是金蝶、用友等从财务软件公司转型的管理软件企业,这些公司拥有一定的资金实力,转型的速度也比较快;第三集团是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MRP2转到ERP的管理软件公司,包括开思,利玛等,他们拥有比较成熟的管理理念和技术研发能力,但资金不足,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和规模性扩张。从现在的状况看,第二集团和第三集团的战略合作,会把前者在资本市场的优势和后者在技术、产品、人才上的优势结合起来,将有能力与SAP等国外厂商竞争。
除此之外,中国的大部分企业无法消费SAP生产的高端产品,市场保有量的稀缺必然迫使SAP改变其市场策略,逐步从高端市场向中端市场转移;而金蝶等国内ERP厂商也势必不甘心久居于中低端ERP市场,将通过并购、合作等各种形式向高端市场挺进。在这一上一下中,中上游市场必将成为争夺最激烈的地带。金蝶正是通过并购开思这类专业的ERP厂商增强自己的战斗力,希望在下一轮的竞争中打败外来者,重建市场地位。
就数量而言,与开思同样属于第三集团的专业ERP公司占据了市场的大多数;就重量而言,第三集团之间没有明显差距,倒是第二集团的庞然大物用友、金蝶,觊觎着这个原本不属于他们的巨大市场;就竞争态势而言,第二集团的胜出者正张着“血盆大口”选择看上去可口的食物,而第三集团正加速锻炼,希望自己在没被吃掉以前练就一身不错的肌肉。
最危险的当属第三集团这些专业ERP公司,它们或者就此沉沦,或者向上游力量整合。这些企业多数成型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中国最早接受ERP思想的一个群体。他们了解ERP技术及管理思想,拥有相对高端的产品、人才和实施能力。长久以来,他们的竞争对手是他们自己,必须不断研发而适应和满足中国的ERP市场需求。1998年之后,情况有了一些变化。ERP市场逐渐被培育起来,很多财务软件厂商纷纷向管理软件转型。对这些专业ERP厂商来说,市场在扩大、竞争对手也在增加,可谓喜忧参半。最可怕的是,这些竞争对手有着相当雄厚的资金背景,可以借助金钱快速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同时,他们还拥有众多客户和成熟的销售网络。
第三集团感受到了来自第二集团的威胁。但即便如此,第三集团仍有生存的空间。一位专业ERP厂商告诉记者:“我们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是因为第二集团还没有成熟起来。一旦他们的产品成熟了、实施队伍成熟了,我们只能投降。因为他们的客户和销售网太庞大了,我们根本敌不过。”
对于仍在努力壮大自己的第三集团来说,它们更真实的心态是:开思的今天似乎并不是他们想要的最好结果。“每个中国人都是一条龙,我也想做一条龙。但我也知道,如果没有充裕的资金,我的ERP公司可能活不过两年。”一位专业ERP厂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但是,资金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思当年正是在资金的压力下投奔TCL的,但也由此失去了企业独立发展的权利,“寻找新的股东也是不得以而为之”。在开思并入金蝶以后,第三集团有了一些担心:“金蝶与开思的合并,决不是在和用友斗,而是在和我们斗。财务软件厂商虽然声称向管理软件转型,但他们所拥有的技术队伍、实施经验和专业ERP厂商不在一个重量级,转型对他们来说难度很大。金蝶并购开思,转型的步子会大一些。”
随着ERP市场中上游地带争夺战越来越激烈,软件企业间的整合会越来越多。若干年前,一位曾在国外软件巨头中国公司工作过的老总深有感触地说:“国内软件业之所以长不大,最缺乏的就是软件企业之间的合作精神”。所幸的是,这样的现象也开始得以改观,此前,东软曾成功地并购了金算盘,加上2001年金蝶收购开思、用友控股华表等一系列并购案, 2002年也许会由此成为软件业的“整合年”。
随着软件和IT服务业在IT产业地位中的凸现,发展国内软件业已经成为业界共识,也将迎来有史以来最好的“黄金时期”,国外软件巨头如微软、CA等利用资本杠杆促进产业整合的做法在国内也会愈加普遍。在第二集团与第三集团的融合成为大势所趋之下,软件业第三集团军的“夹缝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许多像开思这样的软件企业都会寻找自己的新出路,能独立发展长大或者上市当然好,但更多的企业只能走上整合道路。
在接受“企业也可以当成商品出售”这样的新观念上,国内企业必须调整自己的心态、制定适宜的战略,选择正确的操作方法。尤其对于大多数国内企业来说,资本、兼并等都还是太过新鲜的字眼,而在一个企业信息还不够透明、市场规则有待建立的环境下,并购不管是对收购方还是被收购方来说,都意味着巨大的潜在风险,在这样的意义上而言,开思发展历史上发生的一幕和今天与金蝶的合并都提供了一种有意义的借鉴,这种并购在产业中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而且不管如何艰难,对于各方来说都是必须面对的现实。